
《暗夜魔法世界》是我在今年初拍的一幅作品,整个过程可以说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和偶然性。这里我先做一个地点的背景介绍,班夫的朱砂湖是加拿大落基山很有名的拍摄日出日落的点,尤其是在冬天,冰雪和流水交融,在朝霞下光彩夺目。然而很少有摄影师拍摄这里的夜景,多半是由于它临近班夫城,光污染很重,不利于星轨和银河的拍摄。不过作为一名本地山区摄影师,我是经常寻找鲜有人问津的地点和时间段的,所以朱砂湖的夜拍顺理成章。
这片子是拍摄在2014年二月,这个月极光风暴袭击了落基山,可以说阿尔伯塔人头一次像黄刀居民一样欣赏到了北极光精彩的形态和颜色。而我偏偏错过了今年最大的一次,所以这一天当我看到天气晴朗,稍许云朵的时候,立刻提枪上马,驱车120公里直奔班夫。当然我的本意是寻找极光,所以我开始将地点定位在明尼万卡湖,这个湖开阔的水域和山脊有利于大场面拍摄。只不过我的运气差了一些,足足等了4个小时,也没有看到天空有任何绿色出现,反倒是远处不时闪现的光污染让我不明就里的观察了很久,当然,这也就促成了我后来直奔朱砂湖的原始动力 – 去更靠近城市的地方一探究竟。这光污染开始的时候以橙色和红色出现,后来又展现了一点点蓝色,我就像追逐流星一样,随着这人造的景致东北西跑,直到最后落脚在朱砂湖。当时湖面呈现的彩色令我实在是大为震惊,我想这真是不亚于大自然奇迹的美景,而一个我白天没有仔细勘察过的水塘此时不知从何处跳了出来,就在那存在着,静静的,反射着漫天星光,漫天红云。附近的远山也都神奇的着了调子,生动的矗立着,有生命力一般。最奇特的是那水塘边的积雪,一条条被风雕刻的深痕冷峻的四散而去,仿佛凝固着某种力量。拍摄是一个很惬意的过程,至少对于我来说,当然,作为一名摄影艺术家,我很多时候是和我所拍摄的景物进行对话,一种心灵的长谈,开始多半是问候,不过最终都归于宇宙的永远主题,生命,轮回,爱和不朽。
参数方面我选择的比较随意,这是我个人的一种习惯, 就是不太在意数字本身,我尝试了从10秒到一分钟的曝光,其实多余30秒,星轨就出现了,如果太低,我又需要非常高的ISO,那将是一场噪点的盛宴,我无法承受。最后我左挑右选定格在了40秒,ISO1600,对于尼康D700来说,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参数。星轨有一些,但并不多,光圈我控制在能达到的最小值,因为这样的风光片我不想拍成星轨或者银河那般的前景看不见摸不着。多亏了光污染,我可以使用F/4,然后调到全手动,B门,接下来奇迹产生了,当我按住快门线刚刚超过30秒,一辆车闪着大灯慢悠悠的在我身边驶过,然后停住,两个人从车上下来,朝我这边走过来,可以说整个过程中我所拍摄的角度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光线给毁得一塌糊涂。我就差一点把这张片子的拍摄给取消了,不过我强忍住愤怒和失望,完成了40秒的拍摄。在这之后,我又用相同的手法拍摄了不下20张。但真的是造化弄人,世事难料,我回到家整理出来一看,这张被毁掉的作品居然是最精彩的一张,前景雪的肌理被车灯用强光刻画得无与伦比,那一点点冷调子和远处的山,云如火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车停的时间和开灯时间都恰到好处,刚好10秒钟让一切涂上了魔幻的色彩,可以说在我头脑里瞬间形成了《暗夜魔法世界》的标题,造就了一副经典之作。我再次感慨自己总结的摄影这门艺术中一条真理,就是永远也不要让遮挡视线的人和物离开,而是要移动自己,创造自己想要的构图,不去破坏这种意料之外的美。
51 comments
呵呵,合并的事情呢还是尽量少做,毕竟有很多摄影比赛和机构不太接受,另外就是光圈从2.8变化到11,16什么的,物体的大小都会发生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合并的,建议还是一次拍成。
很多时候拍夜景光圈没得选,尤其是新月的时候,你不把光圈全放开,基本上ISO就得上5000了,那噪点更多,所以大光圈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低噪够亮(比如拍银河)。但是在满月的时候拍夜景,这个就有说道了,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光圈的选择首先不能考虑噪点,而是前景,如果你浏览一下我的片子,会发现很多前景帐篷或者石头之类的星空片,那些都是满月拍的,我对焦在前景,但是背景的星空也很入焦,所以我选择小光圈,画质的问题就我个人拍摄经验来看,没有太多所谓,毕竟夜景本身偏暗,后期降噪等等做好了,并不是差别很大,关键就是入焦的选择。
介绍创作过程,非常宝贵的经验和体悟,感谢阿刘老师。
不介意的话我来回答你吧,估计刘老师超忙,对焦牵扯到无限远的话就会有超焦距的概念,按照经验的话只要对焦在前景画面三分之一处,基本上就会有从前景到无限远的景深,超焦距用公式算的话就是:超焦距=焦距除以光圈系数。比如用28MM焦段,F8的光圈,那么超焦距=28除以8=3.5m,你对焦在无限远,景深范围就从3.5米到无限远是清晰的,要是你把对焦点放在3.5米处(超焦距),那么就有会从1.75m到无限远是清晰的,也就是把前景的景深范围扩大了两倍。教科书对超焦距哈有更复杂的算法,我只是按简单的来的,你说的F4,和f2.8的区别,看刘老师对我的答复应该是为了更清晰的前景做的调整吧。哈哈。望多多指教。
谢谢点评,星星的倒影确实不好拍,不过当时光污染照亮了倒影,确实将有些星星突出了出来,没有月光更是帮助了这种效果的加强
美国国家地理即视感,赞
55........看着刘老师的解答,什么叫入焦都不懂,百度没解析。。。。
太棒了,你是我的偶像啊
“永远也不要让遮挡视线的人和物离开,而是要移动自己,创造自己想要的构图,不去破坏这种意料之外的美。” 赞!
看现场会更有震撼力。不过此等美景不好拍。
确实前景细节和远处的暖色形成强烈反差,噢,还有一个不错的故事 :-)
受益匪浅,膜拜大师!!
看此画面,我心里只有美不胜收和快乐感觉!!
不是,我用一个比较不知名的插件,配合蒙版使用
其实包围曝光也不是特别多,这些我就不投比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