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秋天装进镜头

秋天,大地变成了一个旋转舞台,那鲜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白桦,古铜色的橡树等植物都在尽情展示它们无与伦比的美,而在这你家唱罢我登场的大幕下,摄影师忙碌着,陶醉在捕捉美景的幸福中。但无论是层林尽染的大场面,还是一叶知秋的小风光,相机和眼睛所见总是有一段距离,如何最大限度地拍出与众不同且诗意盎然的秋景成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苦恼所在。“我看到的景色很漂亮呀,怎么拍出来就不是这个样子?”解答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摄影语言的运用,这也是一个构图,用光,对焦,设置参数等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以下的讨论基于秋拍的两种模式:大场面和小风光。

层林尽染的大场面

拍摄大场面的秋景几乎是所有摄影师的梦想,试想晨雾掩映下的枫树林,红色随初升的太阳一样鲜亮,但这却又是最难驾驭的秋拍主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量颜色和细节的引入很容易导致构图过乱,抓不到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拍好秋天的大场面,就要避开过多的元素干扰,而追求整体的线条和色块。器材上,广角和长焦镜头都能达到这个效果,比如尼康14-24的空间变形可以夸大前景,让本来干扰视觉的繁茂枝条被前景突出的主题所弱化,而长焦如尼康70-200镜头则可以取凌乱树林的一个局部,最大限度的刻画线条和色块的组合。用光上,以日出日落的光线为最佳,尤其是太阳在地平线左右散发的金光,和秋天本身的颜色相近,顺光拍摄,除非是有雾,否则尽量取局部,这样可以使被光线照到的景物单一,而不会出现平光照射带来的景深过浅的问题,而有雾又是另一回事,雾气可以使景深加强,即便是细节很多,也会因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而产生纵深差。逆光拍摄,大场面构图相对简单,无论是否将太阳纳入画面,温暖的金色都会充满每个角落,同时由于逆光的渐进感,自然使得景物某些部分亮,某些部分暗,从而加强了景深,形成了颜色鲜艳又不凌乱的最终效果。对焦上,如果是有前景的拍摄,则焦点应放在前景上,如果是远处的一个局部或场面,则焦点可放在画面的下1/3处,这样所有元素都入焦。参数设置上,风光片使用光圈优先或者是全手动,并且光圈要尽量小(以数值大于8为佳),以获得最大的景深,快门的选择则要根据拍摄的对象,如果需要虚化流水,则快门要大于或接近1秒,否则在使用三角架并且没有风吹草动的前提下,快门速度并不重要,而ISO则尽量选择小的数值以减少噪点。

一叶知秋的小风光

小风光或者说小景拍摄是秋天摄影中最考验创意的,它最容易拍好也最难拍好,容易指的是往往主题是一片红叶,不会引入太凌乱的周边景物,难指的是小物体的构图千变万化,不容易抓到精髓。器材上,微距镜头效果最好,虽然有些中焦和广角也能达到微距镜头的对焦距离,但是微距头所能做到的1:1画面呈现则是拍摄小风光的最佳利器,比如尼康的105定焦微距,可远可近进行小景拍摄。用光上,由于空间狭小,所以即便是正午的强光也可以通过寻找遮蔽物和移动身体来削弱,所以并无特别要求,但是如果选择顺光拍摄,则要注意尽量人为制造或者寻找明暗交替的效果,这样光影的趣味在小物体本身带来最大的视觉冲击,配上良好构图所引入的线条和形状,对比意味强烈。而逆光拍摄则是小风光的重中之重。因为往往逆光可以使叶脉的植物经络毫发毕现,同时又能照亮叶面本身,让红色或者黄色突出,这样拍出的画面既有细节又有颜色。对焦上,由于小景一般离物体较近,所以手动对焦效果最佳,而对焦点一般选择在物体上的细节鲜明处,使之呈现出最锐的效果。参数设置上,光圈的选择要根据景深来定,如果想要虚化背景,突出一片叶本身,则要选择大光圈,2.8,4,5.6等等,而如果想要叶子和周围景物全都入焦,则小光圈为最佳。快门的设置跟大场面拍摄类似,也是要看是否有流水长曝的需求,如果有,快门调到接近1秒或者更慢,如果只是静态拍摄,则要考虑是手持还是上三角架,手持的话还是要将快门速度调至大于(1/焦距)秒,而上三脚架则快门速度并不重要,ISO则是在保证光圈和快门的基础上越小越好。


25903521.jpg


25903522.jpg


25903523.jpg


25903524.jpg


25903525.jpg